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转自学习强国)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019-08-12来源:陕西日报作者: 西北工业大学 范翔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做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团结师生、汇聚力量,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充分认识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是广大师生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能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胸怀远大理想,坚定革命信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退缩,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马克思主义赋予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行动指南和思想基础。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复杂性日益凸显

当前,一些错误思潮在高校想尽办法“抢滩登陆”,因此,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必须敢于亮剑,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辨别是非曲直、澄清模糊认识。

此外,西方敌对势力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渗透,肆意污蔑抹黑造谣,扰乱青年学生思想,使得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一些高校内部对于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视不够,有的融媒体平台缺乏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局意识,导致其应对舆论危机时,不能主动、积极、正确、有效作为,难以真正提高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性的认识。

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选择

提升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战略高度谋划意识形态工作。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重点目标,把青年学生和教师作为重点对象,与我们抢夺青年、争夺人心。我们要更加自觉和主动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提高综合研判、应急处置和管网用网能力,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思想保障和制度保障。

强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普及意识形态安全基本常识,共同推进参与范围广、参与程度高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通过组织学习研讨、专家辅导报告、开设专题网站等方式,揭露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质与危害,增强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提高青年学生对网络舆情和不良信息的辨别与防御能力,将政治与法治意识、责任与安全意识贯穿网络育人的全过程。

建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高校应该在建强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学院深度参与、学生自我管理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上持续发力。要积极组建网络舆论斗争的“正规军”,鼓励党员干部在网上积极发声,提高他们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养一批专家学者型意见领袖,让一些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没有市场。

健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范预警机制。要针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舆情处置的突发性,守好管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对高校的官方微博、微信、网站、论坛等平台的信息严格监督检查;做好各类涉及网络意识形态稳定安全的应急处置预案。充分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及时收集容易引发舆情的敏感信息,把好舆论导向,做好分析研判,在实践中提高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制度建设。要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体系化的规章制度,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落实;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监督检查,有效维护高校稳定安全;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从制度层面警示师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报告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各类信息线索。

发挥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科研优势。借助网络安全专业学科力量,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预判潜在风险因素,通过技术手段及时进行干预,缩小有害信息传播范围,降低负面舆论发生概率。同时要注重与地方网信办、舆情信息研究中心、安全部门的合作交流,进一步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